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田德禄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摭拾

    田德禄教授对胃的认识: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与治疗:舌象与胃镜象相结合,创造性的将外科疮疡用药用于胃病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同时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宜在和胃通降方基础上加用益气生津养阴之品.......

    作者:张浩;金容炫 刊期: 2003- 01

  • 肾疏宁对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肾疏宁对系膜细胞分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扣血清药理学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刺激因子,观察肾疏宁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条件系膜细胞分泌ICAM-1的影响.结果:系膜细胞受到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ICAM-1的分泌显著增加,而肾疏宁血清能明显抑制ICAM-1的分泌和表达.结论:肾疏宁对粘附分子介导的病理损伤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怀鹏;陈志强;牛联改;黄文政 刊期: 2003- 01

  • 两纲八要辨体质新论

    两纲(阴阳)八要(气血、寒热、燥湿、虚实)的基本概念:心阴阳为纲,八要为目.指出,体质与病理体质是每个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可按传统中医学所用的两纲八要分类.归纳七味:阴阳是一种对待,是思维方式,即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论乏血是生命之根本的物质基础及其运动过程;寒热是生命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反映,是生命的本质反应之一,燥湿是构成人体体液的物质的基本代谢过程中发生......

    作者:匡调元 刊期: 2003- 01

  • 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意义

    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03- 01

  • 江南中医学家学术成就及其盛衰渊源考

    江南医家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丰富、学术思想的创新、诊治经验的提高、学术争鸣、内外交流等方面贡献甚大.从以下几方面对江南中医学家学术成就与盛衰作了阐述:对中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学术思想的创新、对药物学整理和制药业的开端及其价值和其他著名医家的学术成就及江南中医学家学术盛衰之探索等.同时,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作者:何任 刊期: 2003- 01

  • 肾病辨证用药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

    根据临床经验精选别直参、红参、潞党参、太子参,白炒参、生晒参、南沙参、北沙参、生黄芪、炙黄芪、苍术、白术、生薏苡仁、炒薏仁、茯苓、茯苓皮、猪苓、川桂枝、肉桂、鲜生地、生地黄、熟地黄、生大黄、制大黄、车前子、车前草12组近似功用药物(炮制加工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和黄芪、淮山药,杜仲、川断、狗脊,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土茯苓,昆布、海藻,荠菜花、白茅根,知母、黄柏,玄参......

    作者:孙伟;何伟明 刊期: 2003- 01

  • 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日益迅猛发展,在当今信息经济浪潮的背后,生物经济的优势兀现,必将取代前者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的主导.生物经济的崛起将在多方面影响未来中医药的发展:首先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重构产生深远的而积极的影响,如构建在精细分析综合基础上的新整体观、证的多样性及中药药性及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董昌武;高尔鑫 刊期: 2003- 01

  • 生姜食盐醋酸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姜、食盐等食品调味品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对人类的危害.方法:应用把空中落下的杂菌培养后生长的菌数计数和斜面接种菌发育抑制法检测生姜与低浓度的食盐、醋酸三者的协同抗菌效果.结果:生姜、食盐、醋酸三者组合后,对空气中杂菌和供试的大多数易污染食品的真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各种单独对照各两种成分组合的混合对照.结论:生姜、食盐、醋酸三者能协同......

    作者:关洪全;栗田启幸;大荒田素子;宫治诚 刊期: 2003- 01

  • 中医药学与现代信息相结合发展态势评析

    实现中医药信息的决速传播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集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条迅捷之路.指出有,专业、商业、信息、行业、政府、科研、门户、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通道.......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03- 01

  • 中西医学的对立与互补

    指出,中医学是建立在整体、立体思维基础上,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黑箱、试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宏观整体揭示人体生命活动.从三个方面,即:西医的迅猛发展及难题,中医的稳步发展及其困惑,对立即互补等作了论述.认为,未来的医学要采取系统思维方式,注重运用整体观念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中医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采手段完善.......

    作者:王文萍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