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张珍玉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特色摭拾

    张珍玉治疗经期延长,以二至丸配阿胶以补血滋阴而止血,通过补血达到滋阴之目的.指出阴虚不等于血虚,血虚亦不等于阴虚,补血药都有滋阴作用,但滋阴药不一定补血.止血药不可过寒,应以辛寒药为主,寒则清热,辛则行散,既清热,又不碍血行.......

    作者:魏凤琴 刊期: 2003- 01

  •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

    北京市(44名)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作者: 刊期: 2003- 01

  •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卵巢早衰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甚明了,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临证旨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提出肾虚血亏血瘀是表病的病机特点,强调预防重于治疗,以期进一步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朱玲;罗颂平 刊期: 2003- 01

  • 魄门的生理及其对疾病预后转归的影响考释

    从三方面对魄门作了论述,即:魄门的生理、魄门排便调节在中医治疗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影响.......

    作者:马赟;区永欣 刊期: 2003- 01

  • 中医学与变态反应别解

    中医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数千年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与经验的总结,并在近代医学中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接受与运用.......

    作者:李小慧;范恒;石拓;邱明义 刊期: 2003- 01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研究探要

    认为西医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皮制裁激素、细胞毒剂、胸腺摘除、肠腺放疗、血浆置换、r球蛋白疗法.中医药疗法:脾气虚弱、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痰浊阻滞、肝肾亏损、湿热浸淫、气虚血瘀阻络及肾气浮越、肺虚痰壅型.......

    作者:韩涛;周勇 刊期: 2003- 01

  •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略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标表同治.指出,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英军;周学文 刊期: 2003- 01

  • 脑梗塞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述要

    综述了脑梗塞的分型及论治.认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研究缺乏科学的试验设计,双盲或单盲对照试验甚少,多数学者趋向于对脑梗塞综合性治疗.指出,早期治疗方面的研究近乎空白,今后需要加强.......

    作者:武剑 刊期: 2003- 01

  • 《伤寒杂病论》中灸法应用规律探要

    对灸法的辩证应用,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正虚为主,多表现为里虚寒证,故治以灸法,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作者:刘松林 刊期: 2003- 01

  • 《金匮要略》脉学特色考释

    从七个方面,即:以脉诊病、以脉鉴别疾病;以脉鉴别证候,以脉解释病机、以脉指导治疗、以脉判断预后,一脉多病,一病多脉等论述脉学特色.认为,依据脉象鉴别疾病,是仲景论脉特点之一.临证时,当脉证合参,方可诊断确切.......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