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68例护理观察
内瘘是指左或右上肢动脉与临近浅表静脉吻合而成.血液净化疗法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对68例内瘘透析护理观察,无感染失败.介绍如下:......
作者:王颖;谢静萍 刊期: 2001- 03
-
温经活血消肿汤熏洗治疗软组织损伤86例观察
用自制温经活血消肿汤熏洗治疗软组织损伤86例.结果: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9.76%、22.10%、5.800/0、2.33%,总有效率为97.67%.该药具有温经散寒、散瘀通脉、利湿消肿之功,通过药物熏洗疗法,能够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增强渗出物吸收,改善新陈代谢,使软组织恢复正常.......
作者:薛长连;王芹;唐长华;郭秀丽 刊期: 2001- 03
-
郁证的辨证分型施治辨识
郁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病情常复杂多变,既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并非是一个单独症状,现将其辨证分型介绍如下:......
作者:陈涟;刘静 刊期: 2001- 03
-
辨证分型治疗肺心病60例观察
我院于1991年至1999年,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60例(下称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下称中药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瑞玉;邴长凯 刊期: 2001- 03
-
感冒综合症的药物配伍浅识
1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证候的常见外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大多数由病毒感所致,故称病毒性感冒(viralcold).临床表现有:起病较急,初期的咽干、咽痒和燥热,继而出现喷嚏、鼻塞、流清涕、流泪、轻微咳嗽等,可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严重者或老年人有颈背强紧、身体酸痛、神疲、高热等症.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
作者:王天奇 刊期: 2001- 03
-
益气养阴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75例观察
笔者根据长年医疗实践,总结出采用益气养阴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治疗75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学柱 刊期: 2001- 03
-
一效膏外敷治疗皮肤组织坏死36例观察
皮肤组织坏死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多样,均表现为皮肤组织的坏死、缺损、形成创面,不易愈合.笔者自1994~1999年采用我院传统自制一效膏外敷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潘宇;侯春艳 刊期: 2001- 03
-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肠梗阻60例
笔者自1990~2000年10月,对60例胃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其中54例获得缓解,缓解率为9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梁洪伟;王丹;王彩路 刊期: 2001- 03
-
产妇乐合剂治疗产后缺乳200例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或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79例,经产妇21例.年龄为22~42岁.对照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81例,经产妇19例,年龄为22~40岁.......
作者:刘晓萍;李爱玲 刊期: 2001- 03
-
心气虚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临证辨识
从心的生理病理角度,论述心气虚在心的病理变化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中的地位.并提出补气活血、温阳利水,标本兼治,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是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
作者:罗智博;刘辛光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
- 1 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手段浅析
- 2 分阶段辨证联合针灸、心理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 3 GC-MS法测定紫穗槐果实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 5 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 6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与出血的关系
- 7 温阳补肾方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黄芩中几个成分的总含量
- 9 HPLC法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
- 10 加味柴芍六君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Syk、p53、Survivin表达的影响
- 11 从中医角度对肝与衰老关系的浅析
- 12 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 13 关于张锡纯伤寒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探讨
- 14 CT与X线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 15 《伤寒论》方君药组方规律理论研究
- 16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17 姬松茸菌孢多糖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 19 中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20 复方藤梨根制剂对K562/ADM多药耐药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