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探析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60%~80%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能穷源竟委,既识得全局之常,又晓其中之变,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兹就此作一探析.......
作者:陈卫平;刘涛 刊期: 2003- 08
-
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4个道地产地和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对以上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动态采样,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
作者:邢俊波;李萍;张重义 刊期: 2003- 08
-
中医理论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根据近年对基因功能的研究资料,用气血脏象学说原理分析整理OMIM基因库,采用系统学的方法将人类功能基因分为正、邪气2个子系统,13个部件,47个元件,每个元件各分为生理性阳性基因座与病理性阴性基因座2部分.检索结果,因为任意2内脏或其它部件间有少部分表达相同的基因,所以如果一个器官其基因产物的表达量缺如时,则另一器官相同基因的产物量可补足其不足(相生);如一器官表达量过度时,则另一器官有时可抑制该......
作者:林乔;王米渠;吴斌 刊期: 2003- 08
-
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探要
目的:提议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各种因素与解决办法.方法:整理名老中药师江照云老师的技术经验,对中药种植采收、运输保管、加工炮制、配方标准、煎药方法等一条线质量下降问题,以实例论证提出上述改进理由.结果与结论:归纳影响中药疗效二大因素即中药供求紧张与中药受到市场经济冲击之下,国家主管部门需帮助中药各个环节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中医药学.......
作者:柳献云 刊期: 2003- 08
-
辛荑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及其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0℃,油与β-CD比例1:7,包合时间40分钟.其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10nm处有一大吸收峰.结论:辛荑挥发油包含后使其微分化,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刘俊红;王洪志;李棣华;伍孝先 刊期: 2003- 08
-
烧伤液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液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C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线性范围0.4~80.0μg·m;-1,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2.24%,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为0.23~46.0μg·m;-1,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3.......
作者:易运辉;任志强;龙艾兵 刊期: 2003- 08
-
寒热药的相反相成配伍意义与作用
寒热药配伍是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李淑彦;李大庆 刊期: 2003- 08
-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笔者就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作者:吴启南 刊期: 2003- 08
-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前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制备方法均为水醇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笔者对其工艺进行了改革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适宜工业化生产采用.目的:研究黄芪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水醇法和高速离心法两种制备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速离心法制备的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均较水醇法高,且生产工艺简便。结论:高速离心法制备黄芪口服液值得推广。......
作者:马涵涛;谢秀娟;王颖 刊期: 2003- 08
-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态势评析
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就有许多章节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内容.[1]晋代葛洪所著的中对黑膏药的制法、条件、用具都有详细的记载.此外,我国还有两部论述外治法的历史专著和<理论骈文>.[2]进入20世纪后,随着美国Alza公司东莨菪碱贴片(Transderm-Scop)1981年的成功上市,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赵全忠;史小月 刊期: 2003- 08
动态资讯
- 1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
- 2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 3 试论《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配伍运用特点
- 4 潘智敏教授治疗积证的学术经验
- 5 淡水珠蚌类的研究进展
- 6 广金钱草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 7 耳科玄府说及加味通气散开通玄府的微循环机制 --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一)
- 8 复方茯苓甘草汤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成分筛选实验研究
- 9 泰山南沙参中人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测定
- 10 舒利康对大鼠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 11 中药联合益赛普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 12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
- 13 眼针配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 1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述要
- 15 中西药合用禁忌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研究
- 16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IL-4、IL-10的影响研究
- 17 胃痛治疗刍议
- 18 痰瘀论治冠心病
- 19 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的丹参质量表征关联分析研究
- 20 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