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2007年第7期文章
  • 复方银杏颗粒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活力和形态学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颗粒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活力和海马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中SOD活力,并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银杏颗粒组SOD活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复方银杏颗粒组神经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复方银杏颗粒对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

    作者:郭建生;刘冰;潘朝旺 刊期: 2007- 07

  • 历代学术流派蕴涵体质学思绪评析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作者:熊玲 刊期: 2007- 07

  • 心塞通口服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塞痛口服液治疗息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5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尿激酶溶栓,A组口服心塞痛口服液,B组口服西药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其血流变,QRS记分,以及梗死面积变化.结果:A组血流变,QRS记分,以及梗死面积变化的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心塞痛口服液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好的治......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田军彪;郭文勤 刊期: 2007- 07

  • 伏邪概念发生学研究

    阐述了发生学的概念,并借助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推演中医伏邪概念的形成,深入剖析伏邪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和逻辑过程,得出结论,认为同中医其他理论一样,伏邪理论的形成也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对伏邪的认知活动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完善和终形成理论的过程,即目标-反复-试错-归纳-修正-目标.这一模式有助于深入理解伏邪概念实质.......

    作者:张鑫;张俊龙 刊期: 2007- 07

  • 情志所致脾失健运的病机及治疗

    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作者:王婷;陈大权 刊期: 2007- 07

  • RP-HPLC法测定鬼箭羽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鬼箭羽中降糖活性成分山柰酚、柚皮素及槲皮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lltima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nm,流速0.8mL/min,柱温30℃.结果:山柰酚、柚皮素及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64~0.2580μg(r=0.9996),0.05592~0.6μg(r=......

    作者:高媛;方宪康;朱丹妮 刊期: 2007- 07

  • 论下法在急性外感热病中的运用

    通过总结近代中医名家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论述了运用下法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理论依据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旨在为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找寻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夏永良 刊期: 2007- 07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作者:于秀明;刘学明;侯云峰;栗洪波 刊期: 2007- 07

  • 补虚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症状之一.文章通过中西医理论的阐述,综合各家以补虚泄浊发治疗的经验揭示了这一症状的中医基本病机是正气虚损、浊毒内蕴,又分为脾虚湿蕴、脾肾两虚之症,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以补虚泄实为大法,并可配以针灸饮食疗法.......

    作者:关燕婷;孙伟 刊期: 2007- 07

  • 肺癌证治发微

    肺癌已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机是正虚邪侵,痰浊为患.治时应衷中参西,谨守病机,方可见效.......

    作者:张霆;张建勇 刊期: 2007-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