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述评
从7个方面对近年来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提出了目前动物类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问题和以后的趋势.......
作者:刘宇文;熊耀康 刊期: 2007- 01
-
茜草多糖的研究进展
茜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005年版药典记载: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既往研究多集中在其醌类成分上[1],近年来,由于对多糖作用认识的加深,茜草多糖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试对茜草多糖的研究进展作一......
作者:尹江宁;高峻玉 刊期: 2007- 01
-
糖尿病中医瘀血证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瘀血和非瘀血2种状态的研究,为中医糖尿病辨证分型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1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瘀血组和非瘀血组,在体重指数、血压无差异的状态下,对其采血测定血常规、血糖各项、血脂各项、血流变等项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瘀血组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瘀血组;在全血黏度(高切,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等项目比较中,瘀血组均高于非瘀血组,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闻智鸣 刊期: 2007- 01
-
应用时间节律防治疾病例析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节律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按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多角度因时治疗疾病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临床观察发现,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月经病等常见病,因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根据季节、天气,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及八纲辨证,掌握疾病发生的时间规律,因时治病,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丽娟;李永堂;周志华 刊期: 2007- 01
-
心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关系探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而藏神.文章试图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探讨心气虚证,从而探讨心主血脉、藏神的实质.......
作者:许丽梅;赖仁奎 刊期: 2007- 01
-
痹证的中医治法及常用治痹中药的功效与运用比较
目的:探讨痹证的中医治法及常用治痹中药的功效与运用比较.方法:①总结前人对痹证病因与治法的论述;②选择常用治痹中药32味,按祛风止痛、散寒止痛、胜湿止痛、舒经通络、养血活血、益肝柔筋、健脾补肾和补火助阳等不同功效分成12组进行比较.结果:治风痹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治寒痹以散寒为主,兼以疏风燥湿,佐以补火助阳;治湿痹以除湿为主,兼以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益气;治顽痹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基......
作者:柯年美;柯晖;王小云 刊期: 2007- 01
-
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学的现代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中医现代文献检索、古籍原文的浏览与检索、不同疾病的辨证研究、针灸方面的研究以及中药和方剂的检索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通过对目前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加以回顾分析,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分析其不足,对中医药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提出建议.......
作者:张林;许文忠 刊期: 2007- 01
-
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44例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作者:何晓;李卫东 刊期: 2007- 01
-
《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调摄观
《黄帝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主要从调情怡性、起居有常、谨和五味、劳作有度、惜精节欲等5个方面对《内经》春季养生理论加以分析探讨,认为其内容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朱永强;丁吉善 刊期: 2007- 01
-
张仲景痹证学术思想探讨
根据仲景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相关论述,对张仲景痹证学术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作者:张荣义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针刺治疗胃脘痛循经取穴特点探折
- 2 民间药鹅绒藤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 3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研究
- 4 浙江产蜡梅叶水提物急性毒性研究
- 5 从经脉脏腑角度探讨痛经病位胞宫与经穴效应的关系
-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神益脑丸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研究
- 7 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 8 电针足三里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与蓝斑核的递质受体关系的研究
- 9 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 10 夏桂成教授治疗胎动不安五法摭拾
- 11 针刺促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 12 哮喘丸中橙皮苷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 13 胜红蓟治疗慢性咽炎有效部位的筛选
- 14 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
- 15 胆道排石合剂联合胆道取石对胆石症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 16 阿尔兹海默病与帕金森病共性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7 指纹图谱整体释放动力学评价陈白清肝微丸缓释特性
- 18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53例
- 19 麝香通心滴丸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 20 老年腑气不畅与衰老的内涵关系考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