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2005年第12期文章
  • 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探析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的病症.其形成涉及脏腑生理病理、体质、感邪等多种因素,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证时,应以寒热并用为治疗大法.......

    作者:骆文斌;吴承玉 刊期: 2005- 12

  • 鳖甲及其复方抗肝纤维化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其实质是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炎症刺激时,肝内以胶原为主的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致使ECM在肝内过多沉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导致肝硬化.......

    作者:窦志华;丁安伟;罗琳 刊期: 2005- 12

  • 无症状炎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质量改变及中药灌肠治疗

    目的:观察无症状炎性前列腺炎(AIP)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和应用纯中药制剂灌肠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194例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中药灌肠,对照组96例,应用前列安栓,连续治疗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结果:对所有患者,在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88.9%,在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9.8%,精子活动率、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及正常形态,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纪宏伟 刊期: 2005- 12

  • 慢性心衰RAS系统激活与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宋婷婷;方素清;姜凯;马篌;张艳 刊期: 2005- 12

  • 中药对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

    血管内皮细胞[1](vascularendonthelialcell,VECs)介于血流和血管壁组织之间,其作用不仅是一个机械屏障、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状态、调节血管内外物质交换,而且近年来研究表明:VECs是人体大的、高度特化的、功能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可以分泌几十种活性物质,并摄取、转化或灭活血液循环中或局部产生的多种活性递质,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血栓形成、出血性疾病、动......

    作者:赵新军;江巍 刊期: 2005- 12

  • 针刺调节与G蛋白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针刺对机体调节与G蛋白呈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针刺后机体内某些化学物质的改变,及针刺对镇痛、防卫免疫、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与G蛋白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刺经穴引起的化学物质的变化,继而产生的针刺调节和G蛋白亚型、数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结论:针刺调节和G蛋白呈相关性,G蛋白的变化可能是针刺对机体良性调节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颖;郑利岩 刊期: 2005- 12

  • 黄褐斑病因病机述要

    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传统医学认为与肝脾肾和血瘀有关,而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妊娠、遗传因素、氧自由基、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作一概述.......

    作者:白艳秋;田静 刊期: 2005- 12

  • 广西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壮药,研制新的特色药,弘扬民族医药学打下基础.......

    作者:李茜;韦松 刊期: 2005- 12

  • 糖尿病从痰湿论治研究概况

    综合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进展、临床观察等方面论证痰湿与糖尿病的关系,从而为从痰湿论治糖尿病提供依据.......

    作者:孟晓嵘;吴秋英;吕绍光 刊期: 2005- 12

  • 五行学说在皮肤科的运用

    运用传统五行学说,通过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敦土利水、佐金平木等指导皮肤病的诊治.认为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是一种反馈关系网,具有一定的自稳性.若这种自稳性受到破坏,则表现出疾病状态.......

    作者:李东海 刊期: 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