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辨证论治与选方遣药探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是中医的精华所在.现代科学一些结论对中医临床是有一定帮助的,关键是应建立在继承特点基础之上的发展.......
作者:顾维明 刊期: 2003- 06
-
中药免疫调节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集要
近年来,通过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机理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部分病人表现为超敏状态,部分病人则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已经成为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蒋华 刊期: 2003- 06
-
同病异治的内涵及其临证意义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乃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关键,乃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即中医所称之证候。......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3- 06
-
乳腺增生证型与实验室微观指标关系的辨识
乳腺增生病发病病因研究颇多,经典的观点是雌激素相对或绝对的升高,孕激素分泌不足,乳腺组织失去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受雌激素的过度刺激而发病.中医辨证分型较难把握,许多学者都试图把各种微观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起来研究各型间不同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地参考依据,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分子水平的角度与中医证型结合研究的很少,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不......
作者:卢红蓉 刊期: 2003- 06
-
中医儿科学多媒体组合教学方法简释
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中医儿科教学带来一种横跨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方式.多媒体组合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它的大优点是能够较好的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将临床各种病证、治疗方法、技术操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作者:余萍;刘昌玉;黎夏涛;乐芹 刊期: 2003- 06
-
树立创新教育新理念促进大学自主发展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使学生的潜力得到自主的发展.......
作者:于敏;温海亭;李艳;李艳玲;孙洪洋 刊期: 2003- 06
-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优化选题浅析
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优化选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社会效益、只有优质选题才会有优质论文、掌握信息是选题决策的基础、努力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03- 06
-
生物钟阐述疾病规律特色诠释
1用以说明生理现象在生物科学领域里,科学家们通过对生态学的许多观察,早就发现植物和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空间条件的内在规律性.......
作者:彭楚湘 刊期: 2003- 06
-
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研究影响的启示
为了探讨如何加速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从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改进,指标的拓展和机制的借鉴等四个方面表述了循证医学给中医临床研究提供的有益启示,认为中医临床研究应当积极汲取现代科技的成果,借鉴循证医学的思维观念和科学方法,努力把中医临床研究推入与时代同步的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郭明;严晓燕 刊期: 2003- 06
-
《黄帝内经》中的人体观考辨
所谓人体观,就是对人体的总认识.(以下简称)吸收了古代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先进哲学思想,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有它共同的物质根源,都是由具有两种不同属性的精气所构成.......
作者:陶广正 刊期: 2003- 06
动态资讯
- 1 推拿治疗颈椎病难点分析与应对思路探讨
- 2 药物的杂质及杂质检查
- 3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合剂中5种水溶性成分含量
- 4 茶多酚对大鼠主动脉微血管样结构影响的研究
- 5 加味甘麦大枣颗粒的定性定量标准研究
- 6 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7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糖损伤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影响
- 8 正交设计优选沙苑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9 情志相胜疗法与森田疗法的相关性研究
- 10 《素庵医要》胎前六合汤浅析
- 11 升白益血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7例分析与实验研究
- 12 中药对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
- 13 脑血宁注射液中栀子苷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 14 益肾汤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 15 枸杞子的抗肿瘤抗辐射作用研究述要
- 16 对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17 黄芪失笑散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
- 18 骨质疏松证治及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
- 19 银翘散联合抗病毒治疗干预甲型流感的疗效及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关联分析
- 20 胃炎康加维酶素对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