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杨霓芝主任医师诊治肾小球疾病临证撷菁

    认为本虚为肺脾肾三脏气血阴阳亏虚,以脾肾气虚常见,标实为瘀血、湿浊、湿热,关键为瘀血.指出应防治并重、扶正祛邪并举;分期辨证、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重视标本缓急;论治狼疮性肾炎,强调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配合辨证治疗.......

    作者:包崑;庞嶷;毛炜 刊期: 2001- 02

  • 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肺炎11例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大69岁,小10岁,平均42岁.病程长28天,短8天,平均16天.经X线胸片示,大叶性肺炎4例,支气管肺炎7例.本组所有患者,皆因流感而起病,初起均有恶寒发热、身痛、咽痛或咽干、咳嗽等感冒症状,常规抗感冒、抗炎治疗无效,病情进一步而发展成重症肺炎.患者精神极度疲惫,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5~39.7℃之间,咳嗽喘憋,痰粘难出,纳呆少寐,舌均红,苔......

    作者:刘建军;孙向党 刊期: 2001- 02

  • 《伤寒论》白术附子汤证探微

    白术附子汤证既见于《伤寒论》174条,又载于《金匮·痉湿喝病篇》,原方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半,炙甘草一两,生姜一两五钱,大枣六枚.然而对于本条之理解,历代医家仁智互见,各不相同.笔者不揣浅陋,管窥如次,探微于下:首先,从本条承接关系来看.笔者认为是两种证候而采取的不同治法.这种文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屡见不鲜,俯拾皆是.意在示人在相同的病证中或不同的病证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目的通过对比......

    作者:肖映昱;岳在文;白敏 刊期: 2001- 02

  • 阳和汤临证新用四则举隅

    阳和汤方出自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阴疽的首选方,外科临床应用迄今已千余年,疗效颇佳.近年来笔者将其应用于内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四则:1鼻渊刘某某,男,42岁.1996年2月13日初诊.鼻流浊涕4年,头痛胀闷月余.近来病情加重,曾用先锋霉素5.0g溶于200m15%葡萄糖溶液中静点,同时口服中药汤剂无效.症见鼻流浊涕、清稀色淡黄、味腥、头痛胀闷、乏力倦怠、手足不......

    作者:信彦才;李子田;信长华 刊期: 2001- 02

  • 发挥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

    指出,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社会需求和中医药的特点,决定中医药有十分广阔前景,要发挥优势,促进中医药跨越式发展.中药现代化是以中医现代化为重要前提的;中药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中医现代化.认为,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理念是先进的,在注重防未病、延年益寿等研究方面,如能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宝贵经验,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资源和动力.......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01- 02

  • 药用部位选择与炮制对疗效影响浅析

    1药用部位的选择和认定古代药物学家根据药物不同部位的作用,选择药物的入药部位,非药用部位则予以易出,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谭家华 刊期: 2001- 02

  • 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入药现象剖析

    1未按规定分离和除去非药用部位此种现象较为普遍.例如:①该去核的山茱萸:由于现在价格上涨,掺核现象十分严重,有的高达30%,而《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超过3%.且山茱萸功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而核能滑精,因此不能掺入同用.②沉香:《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为瑞香科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且浸出物测定中规定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而笔者测浸出物仅为6%左右,且药材性......

    作者:赵明杰 刊期: 2001- 02

  • 复方刺苋根颗粒治疗工Ⅱ期内痔药效学研究

    复方刺苋根原药材颗粒浸膏体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菌作用.以复方刺苋根颗粒原药材浸膏灌胃给药,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的鼠足跖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均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及扩张兔耳皮下血管的作用,但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对小鼠腹膜醋酸致痛及热板致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作者:邓家刚;郑作文;周智 刊期: 2001- 02

  • 方剂配伍中引药作用考辨

    药引,是根据患者病情及医者所开处方内药物性质的需要,加入药剂中同煎或另制成汤汁送服成药.它是中药学中独特的配伍形式,是中药方剂的特殊组成部分.灵活运用药引,可增强药效,扩大药物治疗范围,减轻其毒副作用,故被历代医家广为运用.中医治病讲究的是立方遣药.临床经常会遇到虽选方用药正确,祛病却难中鸱鹄,此时若于原方中加一二味药作药引,则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无怪清代药学家张睿中在《医学阶梯》一书中云:“汤之......

    作者:顾维明 刊期: 2001- 02

  • 计算机技术处理古方剂信息优势概说

    计算机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已有数十年历史了.早在80年代,中医的“专家系统”计算机几乎遍及全国.随后,一些典型中医名著的篇、段、句的随机检索系统也时有报导.然而作为中医药学中重要、有价值的古方剂文献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却较少见诸报导.中医古方剂文献资料在中医文献中占有极重要位置.它信息量大,其间蕴含着巨大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应用价值.中医界中的“向古方剂文献要新药”的论断,是基于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珍贵......

    作者:黄会生 刊期: 20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