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7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 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来稿应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真实,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论推导合乎逻辑。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使之具有权威性。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若作者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如被刊发,其复制权、发行权、优先数字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稿酬均由本刊一次性支付。
文稿的格式要求如下。
1 文稿的构成、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上5项建议均翻译成英文)、中图分类号、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当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作者。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相关项目,应予说明,并附基金证书拍照图片或扫描件(本刊可优先录用)。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本刊,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
首页地脚注释按以下格式。
————————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2)、3)、……;①、②、③、……;a)、b)、c)、……等书写。文稿的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如:图1、表2、文[3]、式(4)、定理5。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避免使用简称、缩写、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署名顺序排列。各作者之间以“,”分隔。在编排过程中如需改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
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不少于200汉字。要求以第三人称撰写,其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独立成篇,不分段,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应有3~8个关键词。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
3 英文部分
英文文题的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第一个词不用冠词。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作者姓名 其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 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不少于100个英文单词,缩略语应加以说明。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尽量使用简单句;3)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
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文稿作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地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的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量符号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符号之间, 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体重每天每千克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1·d-1或mg/(kg·d)。
5 数字和字符的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物理量量值,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计数的数字,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中国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词组中的数字,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
单一字母量的符号、变量符号、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一般函数符号等使用斜体。多个字母组成的量的符号:除特征量使用斜体以外,一般使用正体。
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使用黑斜体。使用正体的情况有:国际标准单位(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π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00~999之间。
数值中的小数点后位数,全文应保持统一。
7 插图
插图应当清晰,有自明性。插图应随有中文文字清晰明了表示,顺序为插图、图注、图题。插图应放在引用该插图的文字自然段之后。
8 表格
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表格内容不与文字、插图重复,顺序为:表题、表格、表注。表格宜用“三线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需注释处,用*、▲、#等表示。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原则
1) 本刊所发表科技论文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表,以便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详细出处,提供论文论点的科学依据,反映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的传承关系,表示作者的严肃科学态度,尊重研究人员(不仅包括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包括该文作者)的前期研究成果。
2) 所引用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鲜的相关文献。
9.2 参考文献著录表的一般要求
1) 参考文献表应放在论文的结论之后。
2)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3) 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5条。
4) 建议:中文的参考文献,在原文参考文献之后,附加英文译文。文献译文与文献原文共用一个引文编号。并在一文之后,加注“(in Chinese)”。
9.3 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1) 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的,全体姓名都写;作者人数超过 3 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 et al”。 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和”或“and”。
2) 不论中国和外国的作者,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3) 西方作者的姓名中,名字部分缩写,但是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4) 拼音写法书写的中国作者姓名只分为“姓”、“名”两段。“姓”的全部字母都大写,“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中间加连字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发文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总被引频次
-
消渴平合剂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及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消渴平合剂高、中、低剂量组.12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变化情况,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消渴平合剂可以改善......
作者:辛传伟;杨秀丽;田云龙;李功华;林蒙蒙 刊期: 2015- 12
-
何子淮治疗血崩经验
崩证是妇科血证的危重急证,经量暴增、潮期无止为其主要特点,临床上功能性子宫出血、部分子宫肌瘤、产后大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出现阴道大出血等,都属本证的范畴.全国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何子淮认为血热、气虚、血瘀是崩漏的基本、重要的机理,从而总结出清源遏流,宁静血海;补虚塞流,引血归经;散瘀畅流,和血调经相应辨证论治方案.在临证时,宜详审其因,细辨其症,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瘀者祛之,治疗得当,得心......
作者:严宇仙 刊期: 2008- 01
-
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四格表资料的综合分析及Stata软件应用
目的:探讨用Stata软件完成临床试验四格表资料Meta分析的方法.方法:用Stata对实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进行了临床试验四格表资料的Meta分析,结合实例,介绍计算综合OR、RR、RD所用到的Stata命令及输出结果.结论:用Stata可高效、快速完成Meta分析.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可能导致总效应以及个体效应的不确定性的过低估计.......
作者:莫传伟;陈群;徐志伟;武哲丽;祁晨;宋晓琴 刊期: 2006- 06
-
隔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位在骨、在肾.肾气不足骨髓不充督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致气血运行不畅,则腰背、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取大椎、筋缩、命门、腰阳关四穴为主治疗,加大蒜、生姜性温之品,采用灸法,能发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的作用.......
作者:焦杨;李家康 刊期: 2002- 09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医院门诊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行延郁通络膏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和单纯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评估、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组内与组间比较.两组根据中医病......
作者:吴向科;童培建;陈志进 刊期: 2015- 04
-
耳鼻咽喉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当今主要治疗模式,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解决单纯用中医或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西医在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临床互补性很强,只有各取所长,融会贯通,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冯文大;蔡文伟;何伟平;阮岩 刊期: 2017- 03
-
山茱萸抗衰老研究进展
衰老及衰老引发的疾病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中医药以其特有的疗效,在抗衰老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人对于衰老引发疾病的重视,使中药在抗衰老方面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山茱萸是临床常用的补肝肾、抗衰老的药物,多年的研究认为其抗衰老的机制来源于抗氧化、保肝等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等联系起来.对山茱萸抗衰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杨柳;王明艳;蔡宝昌 刊期: 2009- 03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从中医辨证分型、专方专药、灌肠、针灸等多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且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常见的难治性消化道疾病之一.......
作者:谢晶日;郑少阳 刊期: 2014- 04
-
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经验
中药,尤其是花类中药,往往含有各种鲜艳的色素.在目前,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可靠的化学鉴定方法来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色泽便是从外观上判断药品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通过多年摸索实践,采用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行之有效.解决了医院或零售药店正在配方使用期间的已拆除包装的花类中药易变色、难养护的问题,且扬长避短,避免了几种传统养护方法的不足.......
作者:黄裕新 刊期: 2003- 08
-
五倍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五倍子异名文蛤、百仓虫、木附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生盐肤木、表麸杨、红麸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具有敛肺、涩肺、止血解毒的功效.运用该药治疗报道甚多,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概述如下:......
作者:吴力克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More >
- 1 蚯蚓纤溶酶分离及部分生化性质的研究
- 2 内固定术后中医辅助疗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 3 齐鲁小儿推拿流派特色浅析
- 4 市售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 5 秦皮与其伪品核桃楸皮的鉴别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 7 正交试验法优选右归饮散剂的提取工艺
- 8 绿茶多酚抑制LDL刺激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 9 清热解毒方药对兔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 10 中医面诊光泽源流及其现代研究方法进展
- 11 大黄素对HL -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及心理障碍相关性分析
- 13 前列安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 14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15 鹿药的生药鉴定研究
- 16 《黄帝内经》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其医学理论
- 17 大株红景天通过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梗塞的效果比较分析
- 18 HPLC法测定四神颗粒剂中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 19 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 20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理化检查与量表间关系